日志 - 地方动态

在路上

发表时间:2012-10-18 23:05:13   浏览数:5865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随写  分享到鸽友社区

  好友孙建设帮咱建了一个网站,日志里缺个自我介绍,这让我想起了读军事新闻学的儿子在他的微博里写的一句话:“新闻人永远在路上”,感受颇多。养鸽人,不也是天天在路上吗,想想自己养了近二十年的鸽子,心天天都被鸽子拴着,还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确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如果说“班门弄斧”、“沾沾自喜”,只是工作上还有一点点成就,靠鸽子娱乐,靠工作养家糊口。


胡 杨 林 漫 步

 

  胡杨--这个第三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我的生命中原本是陌生的。记住它,源于著名作家杨沫写的一篇报告文学--《胡杨泪》,我被作者真挚细腻的情感描写所感动,从那时起我就在心中萌生出能在何时亲自到它的跟前去看个究竟的想法。

 

  绵延千里的塔里木河是胡杨的故乡。1984年8月,我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塔里木河畔的警营,刚放下行装,中队干部就迫不及待地指着营区周围一株株形态奇特、诡异的树,颇为自豪地告诉我们:“这就是大漠英雄树--胡杨!”。

 

  说心里话,胡杨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它远没有江南树种的细腻与精致。有诗为证:“矮如龙蛇数变形,蹲如熊虎踞高岗。嬉如神狐摆九尾,狞如夜叉牙爪张”。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远不止这些,日复一日、简单机械的站岗、执勤,让人感到颓废,当我的理想和信念产生动摇时,指导员指着眼前的胡杨告诉我:“等到秋天,你再看看它!”。十月,我的心一天天敞亮起来,那金黄色的、金红色的、金棕色的、金紫色的胡杨与湛蓝湛蓝的天空竞相辉映,奏响着生命之魂的赞歌。我的内心震憾了:千百年来,它们以顽强的意志抗击着风沙的侵蚀,只需一点点水分,就展现着生命的全部。再细细揣摩铁骨铮铮的树干,它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粗陋与平淡,出生卑微,却不失伟岸;虽劲节虬枝,却也姿态迥异。有的似鲲鹏展翅,有的象骏马扬蹄,还有的如纤纤少女。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艺术宫殿。这一刻,我真正理解了胡杨为什么被人们誉为“大漠英雄树”。

 

  独轮车是那个年代沙漠中最先进的劳动工具。1985年初春,我们中队就着手改善营区环境,官兵们用独轮车推走了盐碱土,运来了良性土。为此,中队也用坏了三条胶皮轮胎,中队干部就把用坏的三条胶皮轮胎挂在营房的山墙上留作纪念。辛勤的汗水,必然带来丰厚的回报。当胡杨树再次吐露新芽的时候,房前屋后的花草、蔬菜也长的生机勃勃。望着墙上的废旧胶皮轮胎和眼前的一抹新绿,我由感而发,写了一篇非叙、非散,更不能称之为新闻的随笔,不知深浅地寄给了报社,后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胜利报》社东虹编辑修改、润色,一篇题为《三五九旅新一代、大漠警营赛江南》的消息见诸报端。懵懂之间,我就走上了新闻路。

 

  从业余报道员到专职新闻工作者,我走过了二十六个年头。二十六年间,我去过许多地方,难以忘怀、记忆犹新的依然是掩映在胡杨林中的座座警营。每次漫步胡杨林,对我的心灵都是一次震憾。睹物思人,怎能不让人感悟大自然的严酷,惊叹精神的永恒,思考责任的凝重。

 

  胡杨是沉默的。沉默是金子,沉默是宣言,沉默是挑战,沉默是企盼。它以生就一千年不死的绿意,死也一千年不倒的精神,倒也一千不朽的骨骼,震慑着沙漠,激励着坚守的人们。2006年,我再次来到魂牵梦绕的老连队,物似人非,围墙上的三条废旧胶皮轮胎也变成了41条。当中队干部向我介绍情况时,我会心地笑了,我兴奋地告诉他们,这里面有我的影子。在这41条废旧胶皮轮胎前,我向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讲述了兵指官兵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它成为一代代兵指官兵“勇于吃苦”的见证。

 

  胡杨是永恒的。在生命的长河中,人类只是时间的过客,唯有胡杨,生死三千年。纵然是枝叶干枯,仍虬劲有力,擎起岁月,肩扛蓝天。它,享受了三十六国的繁华、聆听了烈马的狂嘶、目睹了腾燃的狼烟、欣赏了飞旋的胡舞、唱和了激奋的羯鼓、迎送了缓行的商队,洗礼了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狼烟。塔克拉玛干是壮美的,在我的眼中,它是移动的山、静止的海。然而,它对人类生存空间的毁灭也是严酷的。

 

  其盖麦旦,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在1:5000万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上,它也只是一个小点。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向世人展示了人在沙止的人间奇迹。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阻止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前进的脚步。与各族群众并肩作战的还有武警兵团指挥部第三支队的官兵,他们的工作、生活又是怎样的呢?2008年的夏天我们的镜头对准了其盖麦旦,“其盖麦旦”是维吾尔语,在汉语中是“黑碱包”的意思。走进浓荫环绕、柳枝婆裟、争奇斗艳的生态营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励志的标语:居大漠不言苦、守寂寞不言愁。我感到标语的背后一定有故事,在与中队官兵的朝夕相处中,他们给我讲改善环境的艰辛、克服寂寞的方法、战胜困难的策略,典型的人和事,让我辛酸、令我敬仰。在大量的素材中我感悟到:坚持不懈地奋斗是这个中队官兵战胜困难、保持乐观的法宝。经过共同努力,我采写的新闻故事《艰苦因奋斗而美丽》在中央电视台顺利播出。虽然我讲述的只是一个中队的故事,但是我认为它应该是兵指官兵“甘于忍耐”的象征。

 

  胡杨是浪漫的。红柳是他的情人,是他的红颜,在胡杨林前面生长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为了胡杨,为了胡杨的精神,为了与胡杨相同的理念,她们自愿守在最前方。她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但她们是幸福的,她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武警兵团指挥部文工团创作了一首抒情歌曲叫《红柳与胡杨》,创作来源于红柳与胡杨浪漫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杨元太是武警兵团指挥部第五支队下双河中队的中队长,故事的女主人公陶晓骥是上海一家外企的白领,杨元太与陶晓骥是高中同学,休假时杨元太打听到了陶晓骥的地址。回到部队,杨元太给陶晓骥写了第一封信。书信来往中,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深处的下双河在杨元太的笔下成了人间仙境,善意的谎言吸引了情窦初开的陶晓骥,陶晓骥乘飞机、转火车、搭汽车,一路风尘地来到了下双河。虽然眼前的情景与她的想像是两回事,但乐观、率直的杨元太还是占据了她的芳心,经过深思熟虑,陶晓骥向杨元太提出:要么脱下军装跟她去上海,要么分手。杨元太告诉陶晓骥:他喜欢这身军装,热爱军人这个职业,更要尽一个公民的义务,为了职责,他可以放弃到手的爱情。失落的陶晓骥独自一人返回了上海,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陶晓骥最终还是选择了杨元太。中央电视台《中国武警》栏目播出的专题片《陶晓骥的爱情》在讲述这段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向电视机前的年青姑娘们传递着一个信息:只有忠于职守的人,才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胡杨是壮美的。添边关西域于风景,送今古长路于精华,给世界生命以启示,赠人类以宝贵财产。胡杨泪,流出的是佳品,胡杨根,收藏的是璀璨。新枝一点,拯救无情;繁华一树,生命无限。“阿勒泰的冬天是单色的季节。嫩绿如毡的春、姹紫鄢红的夏、铺金洒银的秋,所有的妩媚与妖娆都被眼前的纯色掩盖了,然而这纯色掩不住春的气息,掩不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81团中学学生张志丽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张志丽自小就没了父母,和奶奶相依为命,兵团人的坚强与乐观,帮助祖孙俩度过了一道道难。2004年,面临高考的张志丽遇到了难题:是圆自己的大学梦,还是陪伴年老体衰的奶奶?张志丽举棋不定,思来想去,张志丽决定去找长年给予她资助的武警大哥哥拿个主意,张志丽的武警哥哥刘海泉是武警兵团指挥部第三支队十四中队的指导员,他资助张志丽从三年级读到了高中。在与张志丽的交流中,她无意中说了句:“我的生活是没有爱的世界”。她的话提醒了我,我及时调整方案,围绕“爱”字做文章。纪录片《有爱的日子真好》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武警》栏目播出后,在感动亿万观众的同时,也打动着年青姑娘的芳心。执著的江西姑娘黄淑珍在信中流露出想和刘海泉一起资助张志丽的想法。2005年5月,两颗爱心走到了一起,我写的对联“大漠好儿男一颗爱心似海泉、赣江动情女踏万里春晖是淑珍”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同时,纪录片《有爱的日子真好--续》也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武警》栏目顺利播出。

 

  勇于吃苦、甘于忍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是胡杨的品格,更是兵指部队广大官兵的真实写照。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展示着对党、对人民的一腔赤诚;他们以军人特有的忠贞和意志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武警爱人民、人民武警为人民的生命赞歌。一树独立沙漠边,生死不朽三千年。任凭风吹雨打去,恰如凤凰入涅槃。千树万树恋江南,惟有胡杨不思迁。艰难不改大漠志,何人见此不汗颜。我仰慕胡杨,更敬佩与胡杨为伴的兵指官兵;我讴歌胡杨,更弘扬与胡杨为伴的兵指部队。漫步胡杨林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义务!

 

免责声明: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料,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并负法律责任。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用户名: 密码:     立即注册


    2014-10-25 13:43:55
写的真好,拜读过多遍。
    2012-10-19 11:02:41
写出了勇于吃苦、甘于忍耐、是胡杨的品格,也是我们养鸽人应具备的素质。写得好,赞(注;84年战友)